教师教育论坛

信息与资料

理论研究

  • 大学教师个体性与群体性劳动特征研究

    陆军恒;

    大学教师是一个群体,大学教师个体是群体中的一员,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教师劳动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学是教师的基础性工作,个体性特征明显。科研是教师创造性的探索过程,需要教师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教师个体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团队的联合与协作。大学教师的劳动方式呈现出个体自主性、创新性探索和群体协作性的基本特征。

    2014年03期 v.27;No.240 5-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高校创新型教师成长的阻碍因素及其分析

    孙泽文;

    我国高校创新型教师成长面临着诸多阻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制度与文化环境的制约、体制与机制的滞后、资源配置与投入的不合理、培训的内容形式过于简单、动机与情感的不适以及知识与方法缺陷等。由此,使教师从"教书匠"向"创造者"的转化过程变得极为艰难。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才能形成系统与深刻的认识,从而协调管理,化解矛盾,形成教师转型升级的合理路径和工作策略。

    2014年03期 v.27;No.240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成长路径

    胡田庚;罗燕;

    教师成为研究者,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教学与研究结合,是研究型教师的典型特征。要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必须提升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投身课题研究的实践,在研究中改进教学,在研究中自我发展。

    2014年03期 v.27;No.24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新一轮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

    冯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能否办好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因此,从剖析教育公平的内涵着手,分析教育不公的种种现状,以此探求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之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也真正体现了广大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望。

    2014年03期 v.27;No.240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许茨主体间沟通理论对增进高校师生交往的启示

    邓佳倩;曹森;

    主体间沟通理论是一门关涉人际交往的学说,它进一步推动了哲学理论研究向现代主体间性研究的转变,为揭示、分析和增进人际交往提供了新视角。师生交往作为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只有遵循交往沟通的基本条件:"生动同时"、"视角互易"和"指号接近呈现",才能确保实现师生主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师生之间交往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4年03期 v.27;No.24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实践探索

  • 面向农村教育,创新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黄冈师范学院“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思考

    韩冰清;付友华;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是适应农村教育,创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新模式,黄冈师范学院的探索实践证明,"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无论是对中小学教师,还是高师院校实习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提高了教师教育的质量,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促进了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农村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真正达到"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效还需进一步解决相关障碍问题:加强"顶岗实习"的专业指导,注重"置换培训"的实效性,强化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沟通,以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014年03期 v.27;No.240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U-S协作:教师培养的机制探析——以西北师大经验为例

    张定强;蒋会兵;

    大学与中学协作(University-School cooperation)培养教师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内在需求,在广识、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双赢是U-S协作的导向机制,在交流、共享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是U-S协作的动力机制,在完善、规范的制度下有效运行是U-S协作的保障机制,在务实、高效的路径下有效实施是U-S协作的运行机制,在智慧、通达的环境下变革思维是U-S协作的引领机制。惟有营建富有生命形态的协作机制,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师培养文化和运作方式,实现教师培养高质化。

    2014年03期 v.27;No.240 35-3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调研报告

  • 地方工科院校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以A校为例

    肖云;徐敏;

    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尤其是工科院校教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以一所地方工科院校为例,从教师对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认知、实践和保障层面调查了该校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着教师从事实践性教学动力不足、工程实践经验积累不够、科研反哺教学不济以及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滞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2014年03期 v.27;No.24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武汉市示范园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全丽莉;潘勇;

    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谈话法,以武汉市省级和市级示范园一线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情况,从教师基本情况、幼儿园硬件教学条件、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对信息技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当前的师范院校职前教育和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提供参考。

    2014年03期 v.27;No.240 44-4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从学生的困惑管窥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以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例

    黄叶坤;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自设立以来,尽管规模在日渐扩大,招生、培养等环节在慢慢理顺,逐渐为社会各界所知晓的一种教育类别,但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从学生的一些困惑可以看出,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生源参差,导师力量紧缺,实践基地、经费、时间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过程受专业限制等问题依然严峻,其前景仍旧不容乐观。

    2014年03期 v.27;No.240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课程建设

  • 全纳视域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杜志强;李畅;

    随着全纳教育的发展,我国对全纳型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建设全纳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出台专门的全纳型教师培养方案,也没有成套的全纳教育专业课程,普通教育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计划仍处于隔离的模式,据此应该树立全纳教师的培养目标、融合地完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建立有效的全纳课程评价体系,以满足全纳教育发展背景下师资建设对教师教育课程的需求。

    2014年03期 v.27;No.240 52-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论中小学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赵艳;

    "课程资源"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有效的开发有利于课程目标更好的实现。但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相关问题,笔者分析了教师应该利用好的五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措施。

    2014年03期 v.27;No.240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教师专业发展

  • 思政课教师如何正确理解反思性教学

    韩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能够获得反思性教学的有益尝试和成长经验外,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问和困惑,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反思性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与教师实际素质水平之间产生的矛盾;反思性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目的,还是手段的争论等。因此,思政课教师们必须首先具备起必要的批判精神,才能指导自己去正确地认识、理解和运用反思性教学。

    2014年03期 v.27;No.240 60-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论高校经济法教师实践能力的自我修炼

    郑敏;

    经济法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教师实践能力对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文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实践性知识、实务经验构成等方面来论述教师的自我修炼,以提高其自身的实践能力。

    2014年03期 v.27;No.24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电大教学团队合作机制探讨

    肖立志;

    电大教育机构中教师团队与本科教师队伍不但在数量上没法和其相比,而且电大的教师也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团队合作精神,这样就不能够将教师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为电大教育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电大没有提供一个利于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环境。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教学团队合作的内涵并针对如何构建教学团队合作机制提出相关的建议。

    2014年03期 v.27;No.24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新时期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

    赵姝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要从"科学建制、搭建交流平台、强化内涵、鼓励机制、注重实践"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主力军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2014年03期 v.27;No.24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国际视域

  • 浅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熊杨敬;郭勇;

    经历将近两个世纪发展,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现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完善的教师证书制度之一。通过对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四个发展历程的全面分析、以及将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从考试制度、认证制度、管理制度等三个相关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教师资格制度的特色总结为多元化与统一相结合,学术化与现实相结合,绩效化与现实相结合等三个方面,以期对我国目前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带来启示,从而促进国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014年03期 v.27;No.24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名家解读

教学研究

  • 历史现场如何模拟进入——关于历史舞台剧表演的策划与实施

    杨锦銮;

    在开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选修课的过程中,笔者针对该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适于表演等特点,特别策划了一次以"模拟走进历史现场、再现近代生活场景"为主题的舞台话剧表演活动,具体介绍了"历史现场如何模拟进入"的过程、特点以及相关改进的地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4年03期 v.27;No.24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增强高级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陈焕红;

    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增强高级英语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有: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优化教材内容,构建多样性的课堂模态,强调教学效果反馈,拓展多模态课堂教授渠道,立足教学模态选择,摒弃多模态课堂的无序设计。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模态"质"和"量"的权衡,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2014年03期 v.27;No.24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浅谈汉维翻译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卡米力江·阿不都克力木;

    翻译课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的重要课程。任课教师要达到其教学目标,除了明确本门课程的性质和要求外,还要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汉维翻译的水平。汉维翻译是小语种教学,教师要注意课程创新,补充和完善教材的不足,及时吸纳当前政治经济中的新词汇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汉维翻译课的兴趣。

    2014年03期 v.27;No.24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构建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共同体初探

    李木子;

    构建对外汉语学习共同体是适应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发展趋势的要求,能够满足学习者混合式学习的需求,对于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发展,意义深远。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和学习观、加强共同体成员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适合学习共同体发展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对外汉语学习共同体健康成长。

    2014年03期 v.27;No.24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教育随笔

  • 首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一)

    郑杰;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从实践中来,也应回到实践中去。首席教师是学校教师团队中与团队成员平等但又是团队引领的教师,也是畅销书《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的作者郑杰校长目前正在关注和潜心研究的教师群体。他以此为切入点的最终目的在于探讨学校中备课组、教研组和年级组等这些学校基层组织的团队建设问题,并指出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并不因为人们努力不够,而在于组织系统的障碍没有消除,这是我们在探讨教师专业成长时最容易忽视的结构性问题。而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团队的引导者——首席教师。为此,本刊近期将持续登载郑杰校长关于首席教师的一系列文章,从"专业成长中的首席""团队建设中的首席"以及"校本研修中的首席"三个方面就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展开系统性的探讨,随后会附上来自一线的中小学校长以及"首席教师"的互动心得,希望这种方式不仅能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而且能使广大新手教师增强专业发展意识,早日成为真正的"首席教师"。

    2014年03期 v.27;No.24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向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发问

    王德先;

    <正>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时下教师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而又热门的议题。何为教师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应该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技能的专业化,而不是传统意义中教师所教科目或者专业的专业化。实际上,学校的发展不在于有多少现代化的设施,而在于学校能否营造一种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的文化氛围,在于能否培养出一支具有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合作型、创造型的教师队伍。笔者从教30余年,从事中学教育管理的时间

    2014年03期 v.27;No.24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下载本期数据